【明報專訊】據本報了解,下周三公布的2019/20財政預算案,將會增撥近6億元經常開支予醫管局,以增加前線醫護人員薪酬和津貼等,其中最少用約2億元,增加公營醫院內支援人員薪金,包括提升起薪點7%至9%
【明報專訊】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周二發出警告,稱長者不應購買年輕人的血液以改善自身健康,因為沒有臨牀證據表明這有「返老還童」抗衰老作用,而且過程可能很危險。有關警告勢對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帶來
【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探索在指定公立醫院跨境轉診,結果惹來抨擊,有市民質疑當局容許內地病人湧港。食物及衛生局昨澄清,措施旨在便利在粵港人
【明報專訊】油塘有嬰兒昏迷送院搶救不治。昨凌晨4時許,油塘油翠苑漾美閣一名9個月大男嬰疑嘔奶後陷入昏迷,家人發現後報警,由救護車送往聯合醫院,搶救後證實不治。據了解,男嬰父親為一名警務人員,育有一對龍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服務「爆煲」,醫護怨聲載道,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與醫院管理局成員召開特別會議,就人手、士氣等問題交流。有與會者指有醫管局成員在會上批評管理層「責無旁貸」,另留意到「有限度註冊醫生
【明報專訊】有醫生指新移民湧港加重公立醫院負荷,倡暫停單程證審批。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首次回應,指公院使用率最高的年齡層是較年長的人,新移民相對較年輕,質疑醫生的說法缺準確基礎。有學者雖認同新移民加重公
【明報專訊】隨着神經醫學的進步,專家現時已能透過大腦植入儀器技術,刺激大腦恢復部分記憶,科學家相信幾十年內人類就能夠操縱甚至重寫記憶。不過,業界同時擔心黑客會乘虛而入,通過漏洞入侵,「騎劫人腦」勒索,
【明報專訊】「宏觀地看,我認為大灣區發展生物科技有很大機遇,但仍有很多考慮因素,包括知識產權保護、政府的配合、市場成熟度、專業知識水平等。」再心生物科技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李登偉相信,擁有7000萬人口的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人手長期不足,醫護怨聲載道,有公院醫生倡引入英聯邦醫生掀起熱議。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昨表示,如討論引入什麼地區醫生會「比較政治化」,他建議改善有限度註冊制度,即使醫生考獲執業資格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中科院及暨南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可延緩受損神經退化的新機制。透過提高受損神經中的蛋白Vps4含量,可令受損神經延緩退化3天。團隊正考慮在大型動物進一步研究,期望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