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重性精神病患者復康路漫長,生活上的小事也可成壓力來源,容易引致復發。患思覺失調30多年、53歲的陳小姐,以前遇上與鄰居爭廁所等瑣事,也成為復康路上一大阻礙。5年前,她參加葵涌醫院的「個案復
【明報專訊】俄羅斯人過往以豪飲聞名,可是近10年間的酒類消耗卻減少了五成至堪稱歷史最低位,有望擺脫「酒鬼」惡名。分析揭示箇中除了因為民眾健康意識提升,還由於總統普京政府嚴格推行的限酒國家政策奏效。
【明報專訊】突如其來的疾病,或許打亂生活節奏。有身兼兩職、睡樓梯底兼獨力養七旬父及一對子女的婦人,確診第二期乳癌,病魔令其拮据生活雪上加霜,一度有輕生念頭。在抗癌路上,聯合醫院的醫護不單關顧其手術治療
【明報專訊】醫護及社工團隊合力為乳癌患者解困,提供適切治療,惟並非人人能堅強面對療程。有30多歲女患者面對丈夫外遇,不忿輸掉感情再切除乳房,最終不治;另有曾患膀胱癌的六旬男子對治療副作用有陰影,堅拒乳
【明報專訊】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整體有4391宗乳癌新症,屬本港頭號女性癌症,按年升6.5%。4373名女性乳癌新症患者中,20至39歲的年輕患者較2016年增加7.4%;6
【明報專訊】德國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類體型日益壯碩,在身高體重指數(BMI衡量成人肥胖程度的指標,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米)2)上升的趨勢下,所需熱量將隨之增加,估計到本世
【明報文章】早前(12月15日)《明報》「星期日生活」的一篇文章以「自殺可恥但有用?」為題,以道德、理性去討論自殺的對與錯,似乎把「自殺」這個議題以個人化作學術討論。但是沒有一個人能獨善吾身,在人類的
【明報專訊】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舉行之際,中國海關總署官網20日公開兩份文件表示,自19日起解除日本瘋牛症以及口蹄疫禁令,意味着時隔18年後,日本牛肉有望重回中國市場。
【明報專訊】北京女子徐棗棗(化名,圖)去年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生殖科諮詢凍卵事宜,但醫院以按照相關制度無法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為由拒絕。徐棗棗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該案昨(23日
【明報專訊】日本學童拒絕上學的「不登校」問題日趨嚴重,文部科學省統計,去年缺席30天或以上的學生達16.5萬人,創下歷年紀錄。有家長面對外界視不登校學童為問題兒童,欠缺理解,慨嘆子女「上不上學亦如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