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務委員會上周否決4個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的方案。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昨建議,考試後綑綁在醫管局工作年期可由3年變2年,才豁免實習,藉此提交醫委會重啓討論;另邊廂,前線醫生聯盟昨發起聯署,要
【明報專訊】屯門醫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涉於當值期間吸食大麻案,涉事醫生的尿液樣本經第二次化驗,結果呈陰性,獲警方暫時無條件釋放,案件由屯門警區重案組繼續跟進。據了解,涉事醫生事發後請了數周病假,昨日仍在
【明報專訊】機場食肆「越棧」一名30歲男職員昨確診麻疹,他在傳染期間仍上班,涉及機場患者累計有25宗,今年總個案增至56宗。瑪嘉烈醫院兩名受感染醫護的緊密接觸、且沒有抗體的職員,在補種疫苗後繼續上班,
【明報專訊】西環屈地街一處棄置廢物黑點雖裝有食環署網絡攝錄機監察,但過去3天堆起大量裝修廢物,一直未有人處理。食環署解釋,因堆起廢物屬建築廢料,非由食環署負責執法處理,環保署則表示會跟進了解。有議員認
【明報專訊】髖關節骨折手術後,仍有漫長的物理治療。新界東醫院聯網推出手機程式「髖健通」,定時提醒長者在家看影片作復康練習。使用「髖健通」3周的梁婆婆說,現天天在家運動,毋須經常奔波覆診。
【明報專訊】自2015年液體活檢獲《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確認,相關技術應用及市場潛力便開始受關注。同時癌症作為中國頭號殺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講明要加強早診早治、科研攻關,為中國腫瘤液體活檢市場開通
【明報專訊】晶准生物成立時採用VIE架構,目的顯然是為日後中港兩地上市做好準備。楊夢甦說,生物科技投資期甚長,需要很長時間才有成品,但因門檻高,一旦有成品便擁有長久專利保護期,帶來可觀而穩定收入。港交
【明報專訊】政府建議修例禁止電子煙及加熱煙等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但未有禁止吸食。有家長組織做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吸煙家長贊成全面禁止包括禁食新型吸煙產品,逾六成認為如此才能有效防止年輕人使用
【明報專訊】39歲的鄭先生吸食傳統香煙20多年,中學時因朋輩及廣告引誘下開始吸煙。他形容,香煙就如「慢性毒品」,自己從事零售業有感工作壓力大,亦加劇吸煙。近年他覺得身體轉差,亦感照顧家庭的重要,「少一
【明報專訊】神秘抗藥性真菌「耳念珠菌」正在全球擴散,恐釀公共衛生危機。《紐約時報》報道,耳念珠菌病例已在多國出現,美國亦有多間醫院出現爆發。目前專家仍苦於確認耳念珠菌的傳播特性與感染風險,坦言對治療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