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私家醫院獲優惠地價建院,卻未能按批地條款要求向公眾提供足夠低收費病牀,早在2012年遭審計署批評,事隔7年,申訴專員公署初步調查發現,聖德肋撒醫院及荃灣港安的低收費病牀使用率仍有改善空間,
【明報社評】私家醫院以免地價或象徵式地價獲批地建院而未能按批地條款向病人提供低收費病牀的問題,早在2012年由審計署揭發,問題拉扯7年,至今仍未解決,私家醫院不主動向病人介紹可使用低收費病牀,要病人主
【明報專訊】沙特阿拉伯有華裔學者團隊研發一款太陽能發電淨水裝置,在善用當地充沛陽光發電之餘,同時可淨化水源,一石二鳥。有統計指全球目前有逾7.8億人難以取得潔淨食水,研究學者相信上述技術若投入應用,可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與香港及多間外國醫院合作研究,發現患嚴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但未獲識別者,接受非心臟手術後出現心血管問題的風險較非患病者高一倍,最嚴重者會因心臟病而死亡,這是全球首個研究發現兩者
【明報專訊】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日前公布發現了侵華日軍使用「毒氣」的鐵證。日本共同社報道,本次發現的是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戰鬥詳報」,長達100多頁,戰報詳細記錄
【明報專訊】二戰時,侵華日軍建多支生化部隊,最為臭名昭著的包括731部隊和516部隊,該兩支部隊均對中俄朝鮮戰俘等進行大量人體實驗,並將細菌武器、化學武器應用於戰事。戰敗後,日軍有系統地銷毀相關證據,
【明報專訊】此次披露的戰報揭示日軍曾在侵華戰爭中使用裝入「糜爛劑」和「噴嚏劑」的毒氣彈,並形容該兩種化學武器的效果「非常好」。據公開資料,「糜爛劑」是一種直接損傷組織細胞的化學戰劑,接觸皮膚和黏膜時能
【明報專訊】斜視、重影(複視)等問題成因複雜,患者向醫生求診「治本」同時,可接受視覺矯正服務「治標」、如在眼鏡「加裝」三稜鏡片,以改善患者生活。目前全港只有21名「視覺矯正師」,19人在公營醫療機構工
【明報專訊】香港青年協會昨日公布「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結果顯示考生選擇未來升學路時,70.2%受訪者最主要壓力來源是成績未達預期水平;逾四成受訪者表示,當被問及「你預計考成點?」或「叫你畀心機溫
【明報專訊】優質教育基金昨日公布新年度優先撥款主題,同時宣布將於2019/20學年推行新的撥款計劃,協助建構正面和積極校園氛圍。對於近年學童和年輕人自殺問題,教育局有何方法疏導他們因政治氛圍和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