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遇上豬價貴,不少人改吃冰鮮豬或凍肉,有本來吃慣鮮肉的家庭,為了疫情減少外出,每周只買一次餸,結果要改吃冰鮮及急凍肉;亦有市民仍堅持吃鮮肉,但因工作減少,為省錢而要改買較平價
【明報專訊】火炭駿洋邨現有3座(第一、二及五座)供政府做檢疫中心,提供逾1450個單位,政府擬本月內使用餘下兩座,以增加約1600個檢疫單位,並視乎情况可能遷移控制及指揮中心到駿洋邨商場內的部分單位。
【明報專訊】律政司長鄭若驊昨日發表網誌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各行各業受衝擊,尤其打擊中小微型企業的業務,預期糾紛增多,將推出「新型冠狀病毒網上爭議解決計劃」,目標是提供一個快捷和具成本效益的途徑,協助
【明報專訊】全港酒吧在防疫禁令下暫時停業,酒樽回收量暴跌,有政府委聘的回收商表示,禁令生效至今逾一周,每日回收玻璃樽只有約5公噸,較禁令前減少約一半,與去年同期比較更暴跌八成。該回收商稱,至今獲批約4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下,飲品生產商亦以防疫為由收起膠樽回收設施,其中可口可樂因應商場業主及市民意見,暫時停用4部位於商場及商廈的智能飲品膠樽收集機,佔總數一半,屈臣氏蒸餾水更全收起25部回收機。至於政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下,規管飲食業的規例至今實施兩個多星期,截至周一(13日)凌晨,多個政府部門巡查4.1萬多次,警方及食環署共提出14宗檢控;針對「限聚令」的規例,警方發出62張定額罰款告票。本
【明報專訊】疫情下不少基層經濟拮据。營運社會房屋計劃的社企「要有光」,其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表示,自3月開始,估計有逾80宗「短貧戶」(短期貧窮的家庭)致電「要有光」查詢,較疫情前「大升10倍」。他
【明報專訊】疫情下,除劏房外,光房的合租共住模式亦引起防疫關注。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說,已提醒租戶注意公用地方衛生,並規定所有光房不能用作檢疫,但亦有一次例外,當時有光房租戶因由內地返港需接受
【明報專訊】Bull.B Tech創辦人陳易希與紡織製衣商合作研發可重用的光觸媒塗層口罩,稱可清洗重用50次,並設計紫外線口罩消毒袋,供放置及消毒口罩。有學者提醒,清洗口罩時或會洗掉光觸媒口罩上的納米
【明報專訊】衛生署於疫情初期公布及不時更新家居檢疫者的住所名單,開發聊天機械人的本地初創公司Clare.AI於3月底開發出查詢該名單的WhatsApp聊天機械人,首周有逾20萬次查詢。自3月16日後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