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逾36%患者為65歲或以上長者,3日內有3名長者死亡。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籲未來一兩周長者盡量勿外出。另外,伊利沙伯醫院A6病房繼同病格有3名女病人染疫,該病房
【明報專訊】公營醫療目前每日做逾1萬宗病毒檢測,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將優先在較高風險大廈派樣本瓶,其他有確診者的大廈需等候較長時間。有醫生稱,近日大量疫廈居民湧向急症室要求檢測,輪候時間增
【明報專訊】食肆晚巿堂食因疫情被禁,有疫情重災區居民跨區買外賣,並留在當區商場「立吞」;亦有小情侶未能到對方家拍拖,又未能在餐廳共晉晚餐,外賣飯盒於逾30℃高溫下於公園邊吃邊拍拖,汗流浹背的女朋友甜笑
【明報專訊】消息稱一名涉買K仔、被控藏毒的停職警員確診新冠肺炎,他確診前需每日到青山警署報到。而昨日食環署、入境處和海關均有職員確診或初步確診。港大、城大、浸大亦有學生或教師染疫。
【明報專訊】本港爆發第三波新冠疫情,涉及食肆、街市、的士等,港大研究發現,空氣不流通環境下,新冠病毒可能發生「機會性空氣傳播」(Opportunistic Airborne),病毒可超出一般飛沫傳播的
【明報專訊】全港食肆昨起禁止晚上6時至翌日凌晨5時堂食。無蝨又可免費過夜的24小時麥當勞暫難容「麥難民」,有人要借錢租賓館,有人不夠錢租套房,只好暫流落公園。
【明報專訊】港大研究顯示,室內通風與新冠病毒傳播相關,市民如何知道環境是否通風?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表示,在室內聞到他人氣味,或顯示該處不夠通風,市面上有售二氧化碳濃度感應儀器,可探測
【明報專訊】政府周三(22日)凌晨起實施新防疫規例《第599I章》(俗稱口罩令),規定所有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及於港鐵收費區內必須佩戴口罩,違者可罰款5000元。九巴昨日接獲5宗涉乘客沒戴口罩事件,
【明報專訊】男病人4年前於威爾斯醫院治好肺炎,他稱為答謝救命,向主診醫生、時任內科及藥物治療部副顧問醫生雷頌恩送上價值1.9萬元的手表。兩人同被起訴,昨於沙田裁判法院受審。醫管局一名總經理作供稱,理論
【明報專訊】不少人會在家中儲備罐頭「看門口」,消委會檢測46款罐頭魚,發現全部含砷、汞、鎘和鉛等金屬污染物,九成沙甸魚及六成吞拿魚樣本含鎘,過量攝入可致慢性中毒或引致不能逆轉的腎功能障礙;逾七成沙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