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入住牛頭角劍橋護老院的六旬中度智障男子,2016年因不適入院,被醫護發現肛門塞有用作包裹尿片的膠片頭、紗布等異物,男子其後不治,死因庭聆訊昨續審。護老院主管作供時承認,死者與同房的癱瘓院友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的國際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創3D立體人造視網膜,其納米感光器模擬人類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影像較人眼更高清,甚至可見紅外線,具夜視功能。研究將有助製造性能更好的義眼,或為機械人提供仿人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近3個月,醫學界預測疫情難以消退,疫苗或藥物仍在研發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獲政府400萬元資助,探討患者腸道微生物失衡情况等,初步發現有患者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患者出院前須符合兩次呼吸道樣本呈陰性,中大初步研究發現,有患者呼吸道測試呈陰性後30天,糞便仍有病毒,每毫升100至1000粒。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表示,外地有研究
【明報專訊】體育及旅遊業界要求放寬控疫措施,39個體育及教練組織正聯署要求重開籃球場及足球場等,有籃球教練憂8萬元暑期班利潤「隨時歸零」。旅遊業界則爭取放寬限聚令人數,以助本地遊。本港昨沒新型冠狀病毒
【明報專訊】政府自2月起逐步關閉口岸及推出強制檢疫等,港府將推港版「健康碼」,以恢復粵港澳三地人流。據了解,三地政府接近達成協議,最快可於本周內公布詳情。消息指目前傾向設豁免檢疫限額,港府爭取首階段有
【明報專訊】政府宣布海洋公園周六重開,但仍限制市民集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回應,禁止群組聚集目的是公共衛生;禁止大型群眾聚集不等於所有活動都不能做。她認為主題公園、戲院和超市的人流雖多,但不等於同一群
【明報專訊】泰國傳媒昨日報道,政府準備最快在下個月重新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優先考慮疫情控制得當的國家,政府會做好追蹤系統,並在觀光客入境時做檢測,當局下周將與航空公司開會。官員表示,將在今年較後時間在
【明報專訊】新西蘭和英國分別正研究推出「旅遊氣泡」,與個別國家研究互相開放邊境讓遊客到訪。新西蘭總理阿德恩表示,政府正草擬框架以決定哪些國家地區適合納入「旅遊氣泡」。當地有專家表示,香港和台灣疫情受控
【明報專訊】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周一(8日)刊登的兩項研究分別指出,各國封城措施有助大幅降低新冠病毒的死亡和感染人數。其中一個研究估計,截至5月初,歐洲11國的封城政策成功避免近310萬人死亡,另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