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生活忙碌,工作或學業成為首要壓力來源。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香港市民生活壓力及生活滿意程度調查》顯示,港人對生活滿意度平均為7.03分(滿分為10),最多人稱過去一年因「工作或學業」感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早前因普通話畢業要求,引發學生佔領語文中心事件,負責學生事務的輔導長鄧裕南評價新一代學生,認為他們自學能力低,欠成熟但要求高,又以金融概念,寄語學生爭取回報時,同時平衡風險。
【明報專訊】30年前加入浸會大學(浸會學院)的鄧裕南,今日獲頒長期服務獎,回顧近兩年前由財務系系主任轉任學生輔導長,鄧說很大原因是2014年佔中運動後,頓覺需有「有心人」協助學生成長,亦感悟人生有限,
【明報專訊】政協港澳小組聯組會昨天舉行,會上12名港澳政協發言,提及青年、交通和大灣區等議題。政協委員林大輝提出,回歸20年,出現港獨等事件,部分年輕人「人心未回歸」,他建議利用「接地氣」的體育運動交
【明報專訊】學友社今年1月以問卷調查訪問1125名應屆文憑試考生,發現六成半受訪學生不同意政府提供的內地升學資助計劃會增加其內地升學的意願,餘下35%同意會增加意欲。另外,53%受訪學生表示不了解資助
【明報專訊】2018/19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為參加2019年中學文憑試(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不過消息一出,不少網民說要體驗文憑試打算報考,實行「全民DSE」;有校長及日校學生憂慮免費考試會遭濫
【明報專訊】文憑試自2012年推出,當年因新舊中學學制畢業生交接,最少自修生報考,只有1329人,其後每年人數均過萬;但隨近年中六畢業生人數減少,2017年和今年分別只有9566和7364名自修生應考
【明報專訊】疑有自閉症的15歲少年,周二(2月27日)於深水埗用手拍跌一幅易拉架後,被一名女子追逐指控偷竊。巡警將少年截停,少年掙扎反抗,警員將他按落地及帶至附近唐樓,抬上警車送走。事件引起公眾關注,
【明報文章】目前香港教育界其中一個關鍵詞是「multiple pathways」。新高中學制強調多元出路, 但重點是高中畢業後的出路,基本原則其實是要學生經歷一共同課程,完成文憑試後才過渡到不同大專教
【明報專訊】千禧世代對身心健康的關注成英國「啞鈴經濟」蓬勃發展推手。當地健身業界人士認為,健康產品已成新興財源,除了健身室大受千禧世代的消費者歡迎,運動服等其他配套亦獲追捧,有消費研究機構預期未來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