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個專家小組正研究飛沫是否可濺得較此前估計更遠距離,有關研究可能促成世衛修改現時對戴口罩防疫的建議。目前世衛建議人們與任何咳嗽或打噴嚏的人保持1米距離,若不適或出現新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下多國政府權力膨脹,部分國家大力採用監控科技,匈牙利等國更推出緊急法,給予國家領袖近乎無制約的權力。有專家擔心,疫情過後這些非常措施對國民的箝制仍難鬆綁,「專制和鎮壓的大流行」
【明報專訊】為遏疫情,多國賦予執法部門更大權力管制民眾活動。肯尼亞用催淚彈驅散聚集者、印度有衛生人員用漂白劑噴向群眾等。英國警方亦出動無人機監視涉嫌違例者,有前法官表示情况有如「警察國家」。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多國民眾與學生改為網上學習或視像開會,造就視像會議程式Zoom崛起。美國有Zoom用家入稟法院,控告Zoom在沒知會下,將用戶資料轉交第三方如facebook(fb),
【明報文章】新冠疫情的動向直接影響我們的安全福祉,是以爆發以來,相關新聞供應不斷,也受到各方熱切關注。不過,在滾滾疫症信息洪流中,可謂泥石俱下,有真確的新聞,也有不少虛假消息。這些虛假新聞有小量寄生在
【明報文章】歐美各國正為俗稱武漢肺炎或一般醫學界稱作COVID-19的疫情所困。外國的其中一個評論熱點,是出街應否佩戴口罩,有些評論乾脆就說是「口罩之亂」。
【明報專訊】在歐美各國紛紛以「鎖國」、「封城」等強硬方式抗疫之際,北歐瑞典卻大致生活如常,邊關照開,小學幼稚園繼續上課,形同「佛系」、依靠民眾自律的抗疫模式堪稱異數。然而,相比起部分鄰國確診和死亡數字
【明報專訊】瑞典相對「佛系」的抗疫模式背後,存在社會文化的因素。瑞典社會本來就有保持社交距離的傳統,加上地廣人稀,大部分家庭也不會長者和子女同住,單人獨居才是常態,年輕人尤其習慣以科技聯繫,肢體接觸非
【明報專訊】意大利實施封城措施逾3周後,當局表示相信新冠病毒的感染情况開始放緩。這消息為其他較遲採取同類措施的歐洲國家帶來希望,惟官員和專家預料,要到復活節後才可開始放寬措施及重啟部分經濟活動。
【明報專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公布最新數據,指有多達25%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沒病徵,而有關數字令CDC考慮擴大建議戴口罩的指引。英國一項研究則顯示,有六成確診者報稱嗅覺或味覺消失,顯示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