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即將可免檢疫外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昨日公布與新加坡達成「航空旅遊氣泡」原則上協議,成為本港首個「旅遊氣泡」。根據協議,旅客須提供出發前72小時兩地互認的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並乘搭指定
【明報專訊】港星兩地原則上就「航空旅遊氣泡」達成協議,港府消息稱,氣泡旅客抵港後免檢疫,但仍要遵守本港防疫措施,包括現正生效的4人限聚令。換言之,若限聚令不獲放寬,業界仍不可為氣泡客辦數以十人的入境團
【明報專訊】港府與新加坡計劃推行的「航空旅遊氣泡」可讓旅客入境免檢疫,但要額外花費檢測,詳情尚待兩地政府商討。現時本港最低檢測費要700元,連醫生費最低價的檢測則需1300元(見表);據新加坡外交部,
【明報專訊】美國國會早前通過《香港自治法》,美國國務院周三(14日)向國會呈交報告,列明會制裁特首林鄭月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等10名中港官員(見表),稱中方無履行《中英聯合聲明》和《
【明報專訊】美國國務院向國會提交《香港自治法》報告,列出包括特首林鄭月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等10名中港官員的制裁名單,提醒若任何國際金融機構與上述人物有重大交易,或將面對制裁。有美國
【明報專訊】美國重提制裁中港官員名單,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指出,近期有個別非制裁名單內的高敏感政治人物(PEP),開始在更多不同銀行增設不同類別的銀行戶口,但暫未見有將資金大量轉往中資銀行的「恐慌性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明報社評】香港與新加坡就「航空旅遊氣泡」達成原則協議,兩地旅客若能符合指定條件,可以檢測代替隔離14天。港星同屬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社會條件和發展水平相近,當下疫情與抗疫形勢亦較為相似,今次協議對兩
【明報文章】《明報》9月6日社評〈美國制裁國際法院 世界再臨叢林法則〉,指摘美國制裁國際刑事法庭(ICC),更指摘美國「對國際規則卻有選擇地遵守,合己則用,不合則棄」,「以自身國力凌駕於國際法之上」,
【明報專訊】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日共同發布《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指出中日皆有維持相互關係穩定的需求,雙方如能趨利避害、轉危為機,仍有望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