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是香港第一名女特首,她強調要為管治注入「新風格」。香港樓價不斷創新高,已經嚴重脫離一般家庭收入,亦證明政府多年的土地、房屋政策行之無效,實在有必要注入「新風格」,樓價才有
【明報文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罹患末期肝癌的消息,恰恰在香港回歸20周年期間公布,頓覺百感交集。
【明報文章】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前後期間,後方狀况連連,繼有關部門忽然宣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患末期肝癌,獲准保外就醫後,外交部發言人又宣布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已成歷史文件。當局為迎接習近平而營
【明報文章】早前中英兩國就《中英聯合聲明》的效力發生爭辯。中國外交部指出:這是一份不具現實意義的歷史文件;而英國外交部則認為:聲明與當年簽署時同樣有效。然後社會輿論就提升到兩國所謂互相羞辱的狀態。
【明報文章】最近某校刊登招聘廣告,職位為「助理教師兼學校維修員」。廣告一出,在同工之間的迴響不少。及後有傳媒向校長、校董查詢,獲告知該職位其實是「科技助理」,校長更明言「名稱叫助理教師,但唔係一個正常
【明報文章】教育界經過多年爭取後,配合政府換屆的時機,終於獲得一筆經常撥款聘任常額教師,「官方」班師比終於得到改善(筆者強調「官方」,因為有了非編制合約教師的貢獻,使「現實」班師比高於官方文件所列)。
【明報文章】近年來海峽兩岸關係正常,特別是台灣的高階退伍將領更是頻繁的前往大陸訪問,但雖然關係正常,但兩岸的諜報戰卻未停止。近年來就有中國解放軍上尉鎮小江、台灣陸軍少將通資處處長羅賢哲、台灣的退休海軍
【明報文章】政圈近期傳出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或會出任教育局副局長,引來泛民及部分教育界高調反彈,坊間更有萬人聯署反對。據了解,政府至今對副局長人選未有定案,有政圈中人形容,林鄭委任蔡若蓮與否,都處於「順
【明報社評】朝鮮上周一試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可以遠及美國的阿拉斯加,首次具備直接威脅美國本土的武器,無論象徵意義還是實際上,都改變了朝鮮問題的性質,美國為此而提高嗓門是有實質理由的,但並不成為必須
【明報社評】解放軍航空母艦遼寧號編隊訪港5天,參與香港回歸20周年活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艦隊訪港可以加強市民對國家的了解及認同。遼寧艦服役5年,首次歷史訪港即破天荒開放予公眾,讓本港市民有機會一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