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中央對港人缺乏國家民族意識的厭惡程度似乎已到了一個忍無可忍的地步。京官不滿之情不單宣之於口、不吐不快,表達時更是七情上面聲色俱厲。北京難以接受的不單是因為回歸20年港人國民身分認同感不進反
【明報文章】早前政府公布2016年內地單程證來港人數為16年來最高,有些社會人士的議論已立即聯想新移民會成社會問題。但綜合過去20年,單程證來港數字其實平均少於原定名額。近年有人將單程證視為社會問題的
【明報文章】從2014年公布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到最近的十九大會議,中央一再強調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這一概念,但同時也強調香港擁有「高度自治權」,並要求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明報文章】愈來愈露骨,專政的嘴臉原形畢露。中聯辦的王振民說香港不存在「染紅」的問題,因為香港回歸後在政治版圖上本來就屬於「紅色中國」。即是說,香港是天生的「紅」。
【明報文章】當我們說建設「宜居城市」,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改善路面空氣污染。當我們說發展「智慧城市」,也離不開應用高科技實時監察交通情况,以及便利泊車措施等。這當然不能少了一個主角,那就是使用潔淨能源
【明報文章】12月4日原來是中國的「國家憲法日」。這個日子是紀念1982年所頒布的新修訂憲法。「八二憲法」是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第一次重大的憲法修改,標示着文革時期正式結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被確
【明報文章】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大戰昨日正式上演,民主派採取一貫策略,包括提出中止待續、提出大量規程問題,以及會上示威叫口號爭取暫停會議。民主派本來希望透過示威,迫使主席梁君彥轉房或休會,但建制派看穿其
【明報專訊】香港過去被視為機會之都,不少人憑藉個人努力,發揮「獅子山精神」,攀上社會上層。然而,近年有指香港青年已失去向上流動的機會,其中大學生收入偏低的情况更屢見不鮮,到底是什麼因素窒礙青年向上流動
【明報社評】本港大型基建工程嚴重超支成為常態,近日港鐵披露,沙中線主體工程超支23%,不排除還會攀升。港鐵羅列大堆「理由」解畫,聲稱七成超支涉及「外在因素」,說得頭頭是道,可是市民對各個細項超支情况一
【明報文章】北京市政府因市內一場大火,大舉「掃除安全隱患」,把大批外省人口及社會低下階層人士趕出家門。社會主義素以維護基層工人自居。當一個標榜社會主義的國家如此對待低下階層,自然招來輿論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