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區域融合的大前提是資源的自由流通。而一國兩制的核心(至少是其中一個方面)卻是內地社會主義與香港資本主義維持為兩個不同制度。而基於兩種不同生產模式的差異,兩地各有很不一樣的社會制度安排。在區
【明報文章】立法會補選結果揭盅,姚松炎意外落敗,成了史上民主派第一個在單議席單票制的補選中,與建制派一對一對決中落敗的候選人,旋即成了傳媒和輿論焦點,紛紛探討其敗因。
【明報文章】在補選競選過程中,民主派以大局為重,對外展示團結一面。唯姚松炎落敗後,各路民主派人馬收藏在「潘多拉盒子」中的怨恨頓時爆發。民主派支持者在網上隔空批評姚的競選策略,當中很多矛頭指向被視為是姚
【明報社評】立法會補選民主派受挫,崖岸自高、不夠團結、看不起地區工作,成為致命傷。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不少非建制派新一代參政者以為,只要穩站道德高地,打好網絡宣傳戰,選票便可手到拿來,有些人甚至對傳統泛
【明報文章】習近平出任中共總書記不過幾年,已是大權在握,可以說是「各方各面的主席」(chairman of everything)。而個人崇拜活動也日趨熾熱,成了中國至高無上的領袖。大約兩年前,有中國
【明報文章】第一輪立法會補選終於結束。建制派有幸奪回兩席,包括九龍西直選議席及功能組別雙雙當選。今次補選投票率不算高,只有43%,新界東、九龍西和港島3區投票人數總計逾90萬。就表面來說,雙方陣營平分
【明報文章】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早前調查電子支付及手機錢包應用實况,結果發人深省。電子銀行服務先進、支付方式多元,大眾各適其適,幾乎無人不用電子支付,而且幾乎無人不用智能手機,卻有六成人無使用手
【明報文章】近二三十年的「美帝」總統候選人,特別是民主黨候選人,選前往往說要突破華盛頓體制框框,但就任後往往屈服於華盛頓權貴體制秩序,慢慢回到中道及正軌。克林頓如是,奧巴馬亦是如此。但是今次似乎出現例
【明報文章】猶記得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楊岳橋與梁天琦的君子之爭,令人眼前一亮。再對比今次新東補選,民主派選民的焦點卻是考慮要否「含淚」投票。箇中反差,可見傳統民主派的政治前景岌岌可危。至於方國
【明報文章】對於今次國家憲法的修改,是必須從中國自身的政治邏輯中理解。香港一些學者又或者政治評論者,一開始就把修憲以至中國整部憲法放在西方世界的政治邏輯中理解、分析。那就等於一條船由出發開始已經行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