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香港過往百多年的城市土地發展,一直都以「公共用途收回土地」方式進行。近日有傳媒統計過,特區政府自回歸後曾運用過169次《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條例)進行各種公共用途,至今未嘗一敗。但今天在土
【明報文章】通讀了吳靄儀先生(對有學問的年長女性,我習慣於稱先生)的泣血力作〈五星旗下香港的法治危機〉,感觸良多,很想藉機全面系統地回應一下文章的觀點。但最近大學論文評閱和答辯任務重,很難抽出整塊時間
【明報文章】你知道「梁天琦們」並非單純意義上的「暴徒」,所以對他們要付上6年、7年的刑期,你無法很單純的慶祝「法治得以彰顯」。你知道他們做錯了,但他們不是壞人。
【明報文章】香港社會經濟條件改善,對培育人才的要求提高,中小學教師學位化的步伐早在10多年前已經展開,香港教育學院最後一屆全日制文憑教師在2007年畢業後,所有新畢業的老師,都已擁有學士學位的資歷。現
【明報文章】第10屆海峽論壇早前落幕,作為兩岸之間由國共兩黨共同搭建的「資深」交流平台,海峽論壇是廣度和深度都具有指標性意義的盛會。今年主要是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首度出席與會,國民黨則是此前派出副主席
【明報文章】舉世矚目的美朝高峰會終於在新加坡上演,自「韓戰」以來一直敵對的美國和朝鮮,雙方的最高領導人終於正式見面、握手,並且開始談判,甚至簽下一紙聲明,達成幾項共識,扭轉了大半年前雙方劍拔弩張,惡言
【明報文章】取消強積金對冲一事橫跨兩屆政府,勞資雙方拉鋸多年未有成果,商界一直態度強硬,要求政府就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開支永久包底,但前日勞工顧問委員會首次開會討論今屆政府新方案後,勞資雙方突然「攜手」
【明報社評】沙中線紅磡站月台剪短鋼筋事件,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由退休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夏正民領導獨立調查。當局如何劃定委員會職權範圍及調查方向,備受關注。沙中線工程接連出問題,事關乘客安全,必須查明真
【明報文章】「土地大辯論」最後無論有什麼結論,看來都無法解決困擾市民多年的住屋問題。增加土地供應是長遠之計,燃眉之急是如何解決市民的住屋困難,特別是縮短輪候租住公屋的時間,及協助蝸居劏房的市民。政府現
【明報文章】傳統新聞運作由編輯把關,按照新聞專業原則為讀者報道有意義的消息。近年科技進步,令網上新聞大行其道,改變了新聞生態。大數據(big data)的興起,讓新聞機構可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