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立法會修訂《逃犯條例》法案委員會鬧「雙胞胎」,分別只獲建制派和民主派承認的委員會將於本周六「同場」開會,而主席台只有一個,預料當日會先上演主席台爭奪戰。由民主黨涂謹申召開的法案委員會會議,
【明報社評】修訂《逃犯條例》爭議,各界提出不少替代建議,其中以「港人港審」最受關注,惟政府認為並不可行,堅持現有方案可取。社會對修例不安,歸根結柢是港人對內地司法制度缺乏信心,這是真實存在的政治問題,
【明報文章】林鄭月娥競選行政長官時,政綱主打都是民生經濟,既不提政改,也沒有承諾會為23條立法。予人印象是她領導下的政府會以「實務」為主、做實事,盡量減少政治爭拗,避免社會撕裂。
【明報文章】中聯辦就有關中港移交逃犯的問題,早年曾以中聯辦法律部的名義,在內地《法學家》期刊發表論文,對特區政府應如何處理目前形勢,可能起一定參考作用。
【明報文章】《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自2019年3月29日刊憲後隨即引來社會上極大爭論,爭議點主要在於如何處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逃犯引渡或移交安排。
【明報文章】佔中案審結,九子全部定罪,此事引起廣泛爭論和抗議。然而,許多觀點失於沒能區分道德的對錯和法律的對錯。
【明報文章】在剛剛過去的復活節,我在社交媒體看到,不少以前或現在活躍於本地社運、民運的人士,及其他私底下是關心社會公義的朋友,都受洗成為天主教或基督教派系的耶教徒。
【明報文章】今年11月24日是區議會選舉投票日,各黨各派已摩拳擦掌部署選舉。區議會選舉的勝負主要是靠貼身服務、民生建設和政治議題。
【明報文章】佔中九子案判刑,四子被判入獄,一時間大家都感到很傷感。但我相信,他們的犧牲不會是徒然,眼前的一切並不是一個結束,反而只是孕育一個新的開始。4天之後,民陣舉行了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大遊行,出
【明報文章】面對大律師公會、立法會議員,甚至親建制法律學者等相繼就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提出反建議,律政司長鄭若驊和保安局長李家超昨日主動開記者會,力數反建議的缺點,落力想搶回輿論陣地。兩名官員千呼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