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踏入7月,首個星期香港人已經歷兩次大遊行。當中尤以7.1遊行後,大批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大樓大肆破壞一事,對香港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明報文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明日放榜,又有大批考生要為升學籌謀。除了升讀主流學士學位,職業專才教育也是助青年向上流動的階梯,但這個選擇被不少人視為次等。究竟當局應如何重塑職專教育的形象,讓學
【明報文章】內地時下最火熱的民間話題,莫過於垃圾分類。進入7月,上海市率先以法律手段強力規範市民丟棄生活垃圾的方式,要求將垃圾分為4類分別投放。一時間,上海居民樓每層都有的垃圾桶被撤掉,改為在社區內「
【明報文章】周日的尖沙嘴遊行總算「安然」度過,下周的沙田和再下周的將軍澳遊行將會和平嗎?明眼人都知道遍地開花是為了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做鋪墊,如坐針氈的特區政府卻還在找尋究竟誰是幕後黑手,既然連對手是
【明報文章】反修訂《逃犯修例》引發的連串示威正朝着「遍地開花」、常態化之勢發展,即每個周末,總有由反修例「網民」發起的示威活動,示威之後或出現零星激烈行動。有資深警官表示,眼見警隊高層為配合政府而採取
【明報社評】台灣2020年1月的總統大選選戰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國民黨將於今日(8日)公布初選民調結果,無論勝出的是韓國瑜還是郭台銘,面對好整以暇的民進黨,國民黨已失先機,特別是在美國暗助蔡英文、香港
【明報文章】已暫緩的《逃犯條例》修訂的觸發點是香港少女潘曉穎在2018年2月到台灣旅遊時被殺,其同行男友陳同佳在同月17日返港。他其後在港被捕,於同年3月13日向警方承認謀殺潘曉穎。由於香港和台灣沒有
【明報文章】被動搖的根基需重新打穩,被破壞的事物需好好修復。香港需要穩定,以修補其多處政治裂痕。復修之路緩慢而漫長,因為重新建立信任必然需要時間、耐心及毅力,亦需要各方人士釋出善意。
【明報文章】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這句話我們說了那麼多年、聽了那麼多年,我們一直只當一句格言。直至今天有這麼多年輕人,真的實踐了這句話,他們真的奉獻了自己的自由。
【明報文章】時間匆匆,我退任市區重建局(市建局)非執行董事已兩個多月。在過去6年,我不但耳聞目睹市建局的工作,更因同時擔任董事會轄下的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也親身參與,與市建局同事合作處理觀塘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