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在過去一周,全球各大城市數百萬人陸續集會,對氣候變化發出嚴重警告。過去5年是人類有史以來氣溫最高的5年,聯合國召開專門會議商討對策,提出《巴黎氣候協定》在本世紀內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的
【明報社評】「通俄門」落幕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爆出「烏克蘭門」,面臨眾議院彈劾調查。根據最新公開的爆料情報人員投訴狀內容,特朗普不僅涉嫌濫用總統權力,逼烏克蘭政府協助,打擊明年大選主要對手拜登,還企
【明報社評】政府舉行首場社區對話,突顯了官民之間的信任鴻溝,然而總算做到互相尊重、暢所欲言,不少發言市民嚴厲批判政府和警方表現,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承認與民「disconnect」,施政有離地之處。姑勿
【明報文章】《明報》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在5至9月進行了4次民意調查,《明報》已有報道主要結果。本文對這些民調結果再作分析,看不同政見群組的反應、民意走向和年輕人的看法。
【明報文章】愈近10.1國慶,香港局勢愈嚴峻。政權不想吹和風,而是要痛下殺手。警隊繼續展示無下限的道德底線。元朗「暗角打鑊」和2014年的「七警暗角」最大分別,便是如何回應事件。
【明報文章】6月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發表了諮詢文件,就不同學校課程範疇徵詢意見,其中一項是「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讓學生參與更多全方位學習活動、修讀更多選修科目和發展個人興趣。專責小組並特別列出
【明報文章】香港局勢持續動盪,社會出現空前的撕裂。警民衝突不斷,令仇恨滋長,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即使日後街頭衝突結束,也不代表社會能回復真正穩定,撕裂仍然嚴重,仇恨仍然存在。因此,香港中學校長會希
【明報文章】近期很多人在問:為什麼聽不到中間的聲音?為什麼中間的聲音未有發出來?為什麼沉默的中間派繼續沉默?難道他們不介意整個社會任由兩端的激烈意見、行動者所支配嗎?究竟香港社會是否失去了內在的平衡力
【明報文章】特首林鄭月娥昨晚出席首場「社區對話」,大部分與會者都要求政府回應示威者訴求,包括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又批評警方執法問題;林鄭今日則會與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見面,聽聽建制陣營的強烈聲音,包括要求
【明報專訊】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2019年9月初發布的《小學概覽2019》中,至少65所學校提及會舉辦認識國家活動,或於其辦學宗旨列明培養學生愛國情操等,國情活動普遍有內地交流團。近年政府不斷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