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運動周二(9日)踏入一周年,近9000名被捕者中,據悉近4%被捕多於一次,有17歲青年被捕達9次,涉非法集結、藏有工具作非法用途等。研究社會運動的學者認為,示威者重複參加示威是因民意
【明報專訊】爭議聲中,全國人大上月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的《決定》。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接受本報專訪稱,港區國安法已成既定事實(fait accompli),但條例內容未明,現難提出具建設的意見,只能
【明報專訊】.相關議題:傳染病流行全球如何影響其他公共衛生範疇?
【明報文章】新冠(COVID-19)疫情已持續近半年時間,各國領導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無論應對如何,民望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這個現象看似特別,但在各國社會面臨突如其來災難時則並不鮮見。最著名的例
【明報專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7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提到中國是病毒受害國,也是為全球抗疫貢獻的國家,應獲公正對待而非責難,強調中國在疫情初期就向國際社會發出明確信息,但「
【明報專訊】黑人男子弗洛伊德上月25日被警察膝跪壓頸之後死亡事件觸發全美國反警暴示威,上周六踏入第12天。示威大致和平,路透社形容,示威一大信息便是要將憤怒轉化為推動刑事司法制度的徹底改革。一些過去被
【明報專訊】為反對「港區國安法」,「二百萬三罷工會聯合陣線」宣布23個工會下周日(14日)舉行「罷工公投」,包括最新參與的新公務員工會,目標6萬人投票,若獲六成贊成票、八成參與公投的工會達到其罷工門檻
【明報專訊】台灣高雄昨日就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市選委會計得逾93萬張同意票,超過「選罷法」規定的選舉投票人數的四分之一(約57.5萬人),罷免案獲通過。韓國瑜成為台灣史上首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他隨後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引發近一年社會衝突,至上月底警方拘捕近9000人,當中近兩成人未成年。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蕭澤頤接受本報獨家專訪,他說年輕人是受網絡推動參與違法行為,認為年輕人是「受害人」,而目
【明報專訊】本港多區昨凌晨起有狂風雷暴,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並錄得逾1萬次雲對地閃電,是近10年來最多。對於觀塘水浸,有工程師估計,或因該區地盤有泥水流入雨水渠造成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