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月初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AI)可能對教育界帶來的衝擊。有朋友回應指是杞人憂天。過去教育界也經歷過好多次新技術進步,雖然為教學帶來挑戰,整體仍是利多於弊。生成式AI又有何足懼?區區的想法是,
【明報文章】近幾個月關於香港經濟的討論都集中在財政赤字,以及未來經濟增長點何在?新冠疫情從2019年開始爆發,全球經濟亦隨之跌入谷底;到疫情結束,全球經濟開始復蘇,但香港的表現未如理想,經濟雖然回復增
【明報文章】周一舉行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主動論及聘用海外法官面對的困難,稱「在當前地緣政治的不利因素下,延聘擁有相稱地位和經驗的海外法官可能不如以往順暢」,但強調「香港任命海外法
【明報社評】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昨天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強調法庭會一如既往堅守無罪推定、公平審訊等法律原則,處理涉及國安的案件。過去一年,法庭審理了「47人案」、「屠龍案」等多宗國安相關的敏
【明報文章】如何處理公共財政千億財赤,是近期城中熱話。這也難免,若政府真的無錢,潛台詞自不然是如何開源(加稅?加費?)和節流(減開支?減服務?),必會影響市民「荷包」。根據財政司長最新說法,2024/
【明報文章】近日社會對「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兩元優惠計劃)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取消60至64歲者(下稱年長人士)的優惠,年齡資格重回65歲(下稱長者);二是為優惠
【明報文章】財政司長將於下月公布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面對連續數年的千億財赤,特區政府編製預算案時必然面對沉重壓力。連日來各種減赤建議可謂「禾雀亂飛」,但似乎無一能夠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當局面對「老鼠拉龜
【明報文章】財政預算案快將公布,近日因為財赤推算達1000億,並且連續三年赤字,大家都非常擔心香港財政入不敷支,更有評論指財赤其實達3000億,只是政府運用財技,掩藏了其中2000億。財赤數字觸發香港
【明報文章】時下中國正值2024至2025年雪季。從刷屏社交平台的北方冰雪勝地,到人氣「爆棚」的南方室內冰雪場,冰雪經濟延續上個雪季勢頭,升溫效應顯著。
【明報文章】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回歸25周年的慶祝活動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以及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全國港澳研究會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澳門講話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的致辭,揭示了中央對於一國兩制的最新研判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