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故事接龍猶如跑步接力賽,雖然每一棒的表現都會影響賽果,但刺激的逆轉時刻,往往發生在最後階段。《筷:怪談競演奇物語》集結了5名來自日本、台灣和香港的推理小說家,從一個「筷子之神」怪談故事開展
【明報專訊】上期(10月22日刊)賞析韓麗珠的短篇文章〈素食白切雞〉,學習以食物與味道,連結人生回憶。投稿仿作的同學大都能回應題目,藉描寫一種食物的味道帶出敘事,惟過渡部分略欠完整,文章匆匆收筆。以下
【明報專訊】古今中外,人類都對預知能力有大量遐想。西方有古希臘神話的女巫卡珊德拉,日漫有SPY×FAMILY的預知犬彭德,甚至筆者眼前也有一個正在看星座運程的地鐵乘客。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從他漆黑的寬袍
【明報專訊】若那種預知,真的只是預先知道後事,卻無從改變,那我的選擇也將如作者一樣。預知命中福緣?若我預知獎牌必將屬我,哪怕我不努力也會得到,那失去價值的便不止獎牌,還有努力。預知命中災劫?不認命者徒
【明報專訊】(1) A
【明報專訊】不少教師感嘆,近年考生愛寫親人離世,消費親情,英華書院畢業生鄧智朗在2024年文憑試卷二同樣以父親離世作背景,卻成功在閱卷員手上取得89分,任教他多年的中文老師說在校內從未見過如此高分。
【明報專訊】鄧智朗的卷一只得4級,卷二這篇〈我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89分佳作,成為他於2024年文憑試中文科考獲5**的關鍵。訪問前收到他傳來的文章,開首讀到又一名父親「被仙遊」,還以為找到了流量密碼
【明報專訊】所謂「戀愛腦」,是愛上一個人時會為之瘋狂,對方的一舉一動看來都是如此完美無瑕,甘心癡癡等待,就算被戲弄還以為世界多美好。筆觸憂傷、擅於捕捉氣氛的契訶夫,晚期作品主題更為深刻,短篇〈姚尼奇〉
【明報專訊】《禮記》至唐、宋兩代被列為儒家經典,乃士子必讀之書。南宋朱熹發揚當中《大學》之旨,將其與《論語》、《孟子》、《中庸》合併為「四書」,撰《四書集注》。《大學》是儒家修身治學入門的重要篇章,千
【明報專訊】(1) 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