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題目:試以「我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明報專訊】「看圖寫作」首見於2012年的DSE練習卷,其後2014和2022年兩度出現。
【明報專訊】■拆解擬題方式
【明報專訊】■2022試題:就着附圖畫對你的啟發,以「得不補失」為題,寫作文章一篇。(圖)
【明報專訊】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畢業生伍家瑩高中選修生物、物理、化學,因當時身邊的家人朋友意見多認為理科出路較廣。有趣的是,她在高中時期卻萌生將來當中文老師的想法,聯招首志願選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
【明報專訊】2016年文憑試考材〈紅心番薯〉借物喻人,藉卑微而有用處的番薯,象徵父親經歷憂患的一代人,既流露父子之情,也抒發父親一代人失去泥土的悲哀。
【明報專訊】在上周五《語文同樂》的「名家學堂」中,馬華作家黎紫書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和處理故事素材,無論是長篇小說的巨大架構,還是小小說的微型宇宙,都有其難度和側重。篇幅精巧的故事更要精準把握核心意象,例
【明報專訊】本篇《關雎》,短小精妙,既抒男女之情,也不諱言「求之不得」之苦。其能居《詩經•國風》之首,更越兩千多年時間而至今,依然別具魅力和生命力,究竟這首情歌有什麼了不起之處?其底蘊與作法又如何?
【明報專訊】1. 詩經
【明報專訊】「典故」常見於古典文學,也往往最教後世讀者費解。指定篇章中,《山居秋暝》的「王孫」是典故,《登樓》的《梁甫吟》也是典故。學生進入詩歌的時空已不容易,要再進一步跳入典故的時空,可謂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