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學讀指定篇章《念奴嬌.赤壁懷古》,應該知道豪邁豁達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而反思人生。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漢代御史府內遍植柏樹,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臺」。本篇〈西畬瑣錄
【明報專訊】(1) 本篇所述之事當在蘇軾寫《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後。《念奴嬌.赤壁懷古》寫於黃州赤鼻磯,當時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投閒置散。(1分)而根據本篇首句,本篇的故事發生在御史臺案件之後
【明報專訊】■文字延伸
【明報專訊】2018年中文科DSE卷一白話文部分,選了台灣散文家林黛嫚的散文〈孤獨的理由〉,講述一對翁媳之間的相處及心理變化,要求考生回答文中人物感到「孤獨的主要理由」,連原作者也被難倒。
【明報專訊】小說正追尋着什麼?在人物交織、情節起伏過後,讀者心中將留下迴盪,似乎不能用單一的情緒字眼來形容,因為小說家所追尋,可能就是那些複雜難言的處境。我們透過關鍵詞解讀作品,反過來發現文學原來正把
【明報專訊】〈櫻桃〉和〈秘密的奇蹟〉分別用了鬼故事和奇幻故事,探討孤獨的模樣。神秘力量的介入,把故事從日常空間中拉出,才能突顯平淡情緒的變化。一個孤獨送信的郵差和長年獨處寫作的作家,他們的日常重複刻板
【明報專訊】強弱懸殊之下,如何憑藉一人之力,引導在位者藉民心歸向與敵國一戰,再以消耗敵軍士氣之戰略出奇制勝?〈曹劌論戰〉在「三問三答」對話中的情節,就展現了曹劌之遠謀。
【明報專訊】1. 弱、強
【明報專訊】上期(9月10日刊)輯錄馬家輝〈奧運文學節〉選段,讓同學學習以筆運鏡,選取材料,刻劃人物細節。500字的仿作,最考驗的是同學選材的功力,去蕪存菁,簡潔有力。大部分同學能細緻刻劃倪夏蓮的外貌
【明報專訊】(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