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展創建大平台 參展學生釋放創意 明報小記者釋放膽量
文章日期:2024年7月12日

年度城中盛事——第三屆香港創科展早前順利舉行,場面熱鬧。20多位小學生化身小記者到場採訪,親身體驗記者工作的點滴。香港創新基金主辦的第三屆香港創科展,6月8日及9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展示由120支本地及國際中小學隊伍帶來的智慧解決方案和創意科技作品。為期兩日的創科展吸引超過3萬人次入場參觀。

明報校本校園小記者計劃成員學校:香港培正小學與保良局陳溢小學,派出20多名小記者到場採訪。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則派出小作家成員來採訪。6月8日下午,大家抵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先在會場外合照留念,並聽從導師講解是日「工作」重點及採訪流程。各人掛上印有「傳媒」字樣的證件,手執採訪器材及大會提供的新聞稿,眼前的小學生瞬間化身成為小記者。

釋放小記者膽量

「你好,我是明報小記者,可以跟你做個訪問嗎?」「我可不可以問你幾個問題?」「我是明報小記者,我們今天在創科展現場報道」有些小記者目標明確,自信地拿起平板電腦及手機,一口氣錄了一段又一段訪問;有些小記者半羞半喜,在不同的攤位來去穿梭,尋找心儀的採訪對象,再謹慎地完成訪問。 

保良局陳溢小學六年級學生鄧德邦,是第二次參加創科展採訪活動。他認為校園小記者課程令他學以致用:「在課堂上最大得着是學習到很多說話技巧,令我面對鏡頭時更有自信。今天在訪問的途中,我們也能因應內容提出跟進問題,這也是在課堂上學習過的。」楊雅穎更表示:「今次是我第一次真正訪問別人,十分難忘,我覺得小記者(活動)讓我釋放膽量。」

小記者專業地完成採訪,途人及參展學校老師也讚賞有加,笑稱:「專業程度絕不輸專業記者。」香港培正小學的小記者自信滿滿,採訪之餘,更親身體驗各個發明品的成效。袁灝文表示:「課堂上學到訪問時要淡定,不用緊張,今天也做到。」陸詩語及劉知微則明白到採訪時要有禮貌、待人親切,要時刻關顧受訪者的感受。吳翱正揚言:「今次採訪十分順利,希望有機會再來!」

考驗小記者應變能力

訪問期間,器材出現故障,在專業記者的世界時有發生。但當小記者遇到技術問題,會如何應對挑戰?

保良局陳溢小學學生梁天晴有深刻的體會:「訪問期間錄音器材故障,結果我們訪問了三次才成功拍攝。慶幸受訪者沒有不耐煩,仍然很有耐心和我們一起解決問題。又例如有一位受訪者說普通話,所以我們的訪問要在廣東話和普通話之間來回切換。小記者課堂教會我冷靜應變的能力,以及說話要有禮貌,在今次活動中學以致用。」 

初中組金獎——天主教培聖中學的同學扮演「話題新聞人物」,介紹他們為行動不便長者設計的裝置, 吸引了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小記者的眼球。王心妍認為作品很有意義,黃芷淇則認為發明帶出對長者滿滿的善意,令她十分難忘。同學們都參加了明報小作家培訓計劃,在創科展採訪完成後要撰寫文章。陸享曌透露會在文章中心段,利用「情感伏筆」或引用古文的手法,述說自己的得着及感受。

見識學校科學創意

小記者觀察入微,眼光獨到。不少令他們難忘的作品,在大會評判眼中同樣出色。小學組金獎得主是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的作品「『掃』書郎」,獲小記者高度評價:「用機器點算功課,真的十分方便!」高中組金獎——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設計的 「盲人回憶攝錄機」同樣獲小記者垂青,香港培正小學黃卓琳分享:「我很喜歡這個作品,因為覺得很窩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教授出席頒獎典禮時提到,創科展鼓勵同學以創新及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科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挑戰。完成 一天的體驗,小記者感同身受。保良局陳溢小學學生王希如認為在創科展學到很多新知識:「社會真的進步很快,生活中很多微小的地方,也能透過科技改善。」袁貝更是一語中的,悟出大道理:「不要看輕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法,因為這些看似天真的點子,也能為生活帶來便利。」 

誠然,我們也不應看輕小記者。儘管他們只是小學生,但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基本的採訪能力,以及記者應有的專業精神和態度。成為優秀記者的願望,或許已在他們的心裏埋下了一顆種子。